找工作小结

时间:2021-09-13 17:56:12 来源:网友投稿

  自打去年11月份从学生会卸任以来,除了一边写毕业论文外,主要的时间都花在了找工作上,今年3月份开始逐渐有一些不错的消息,到4月份基本确定工作单位,5月份踩点满意归来,是时候可以做点总结了。

  1. 快消行业的市场部管培生

  很惭愧找工作第一时间我想到的是趁着秋招,试一试市场部的管培生。这想法我在学生会任职期间做的一系列和市场营销有关的工作。自认为对研究消费者心理,做一些有创意的宣传,和各部门协议统筹这类型的工作感兴趣并有潜力。目标瞄准的就是宝洁以及联合利华两大快消巨头。(但是必须说的是,现在快消行业受到互联网冲击非常大,不太景气。)

  宝洁中国的市场部工作地点在广州和香港,不能接受,于是只能转向联合利华。联合利华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市场部对于联合利华这种国际快消巨头的意义相当于一个指挥部,属于上升空间最大,最锻炼人的部门。当然通过事前的调研也了解了不少这个行业和工作方向的情况,现在想来他家的待遇在上海实在不高,还经常加班,削尖了脑袋去的要不就是没有其他更合适出路的二三本学生 (因为没有专业门槛限制,所以每年收到简历的数量快消行业绝对是首屈一指),要不就都是真爱啊!

  但是不得不说,参加这样一个面试,收获真是非常巨大,强烈推荐大家去尝试一下,肯定收获不小。应聘分为几轮,第一轮简历筛选,除了正常填入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简历,还要去他家的网站上浏览一个联合利华的一天,然后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还有一些关于职业规划,为什么选择联合利华,为什么选择市场部管培生之类的问题需要回答。不是说这些问题有多难,但是它们真的可以帮助你考虑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

  简历筛选通过了之后会有一些逻辑测试和性格测试。逻辑测试需要提前把题库做熟,当然会有不少新题,但是思路都类似,好好准备难度不会特别大。性格测试的话尽量展现最真实的自己,找工作也是双向选择,没太多必要伪装自己迎合企业,最终会得不偿失。

  接下来就是面试了,由于在海外只能通过skype面试,至于如何准备,网上相关的资料很多,把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然后认真准备,清晰有条理有逻辑,量化结果,注意改进。经历这样一次面试准备,我相信你会把自己这十几年来的所有经历翻箱倒柜的搜索一遍,然后不断的放大,寻找亮点和不足,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你可能最开始是迷茫,灰心,丧气,接下来会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你会发现,其实你有很多好故事,你有你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你也可以变得不可取代。像我自己,准备到最后我的感觉就是,实实在在的感谢这么多年来从我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们,和你们的合作,交流包括竞争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也慢慢变得独一无二起来。到最后你就会觉得,这次面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没什么可惜,因为它帮助你重新审视了自己。

  关于快消行业市场部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在于,不论你多优秀多全面,你必须要有 business sense. 这是一个大前提,也是最难培养起来的东西,所以即使你再有领导力,经历再丰富,如果你没有什么business sense, 也从来没有注意留心过这类的事情,那你想进入快消行业的市场部管培生的几率就非常低了。最好之前就有类似的实习经验,这样也能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里的人们到底在做些什么,晋升渠道具体是怎样的。

  最后一轮就是去联合利华的总部啦,全天的面试,群面单面等等,压力非常大,由于我没有去参加,所以不罗嗦了。

  结论其实很简单,通过这次求职,我重新的了解了自己,包括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和体验,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定位,我反而很庆幸自己由于商业意识的缺乏没能成功,因为这样我才能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工作。

  2. 海外博后

  第二个比较主攻的方向是海外的博后职位。

  最开始的目标定在英国和澳洲。原因比较简单,欧洲其他国家的母语不是英语,我媳妇去了估计不会很好找工作,其次总听说美帝博后待遇非常低,工作非常苦。

  英国有几个专门的博后找工作的网站,非常公开,但仅仅是表面上。因为有硬性规定,凡是博后职位需要挂在网站上全球招聘,但是事实上百分之80的英国博后职位,老板心中都是已经有合适人选了,招聘广告只是摆摆样子而已。这就不得不说英国学术圈的情况了,做学术同样讲究关系和门第的,尤其是那几所英国名校,基本大家都非常熟识,一旦有工作机会都优先自己或者熟人的学生,至少也应该是他们认可的那个圈子里的人。澳洲博士想要去的话难度非常大,需要你水平比他们的学生高上几个层次才有机会。

  英国博后存在的另一个我发现的问题是,圈外人能找到英国博后工作后也不要高兴太早,因为把博后当工具使的老板非常多。

  其一是只让你做一种类型的枯燥无味的工作,把你当课题组的螺丝钉使唤,并不考虑你未来的发展。有一位剑桥的大牛教授曾经面试我,这位教授可以说是公认力学界的大牛,论文水平非常之高。但是他要我做的主要工作非常简单,就是做一些力学性能测试,试问这样一份工作两年做完对你的职业发展能有什么大的帮助呢?

  其二是经常一个老板底下很多博后,大家一起做一个项目,那请问,发了论文算谁的呢?这又牵扯到办公室政治问题了,有时候就是老板一句话,你就永远只能是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清楚。

  总的来说看完那么多招聘信息和其他朋友的经历,深感英国博后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除非你能够深深的打入他们的圈子。

  之后将目标转向了美国。浏览了不少实验室,看了他们的方向和成果,对比了欧洲和澳洲,我个人感觉,想要扎扎实实的深入做科研,还是要去美国。这儿有一帮人在做着世界上没有人做过的研究,可以给你带来全新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我很感谢的就是能够认识johns hopkins大学的tim教授,跟他聊了几个小时,真是能感受到一位科学家对于研究的热情,更何况他还是一位曾拿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开过公司的CEO。他的课题组,有这样一帮人,他们出全新的实验装置,却没发过什么耀眼的文章,只是为后人做嫁衣。他们只是单纯的感兴趣,野心勃勃的要做一些没有人做过的尝试。为什么中国学术界如此浮躁,大家都急功近利,喜欢揽功劳上身,唯恐被他人夺取,宁可不做,也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也是没办法,不这样做可能就会被淘汰,饭都吃不上。

  和Tim教授的研究方向非常吻合,他也对我非常满意,邀请我去他们课题组访问后双方再做决定。可惜我没有如此的魄力。现实的问题总会被摆上台面。博后两年,如果没有突出成就,两年后国内高校的准入门槛可能更高,反而无处可去。当然,留在美国的话,机会很多,肯定没问题,但是我想回国,不喜欢在海外居无定所的漂泊。所以虽然很感激TIM,也很喜欢他的课题组以及研究方向,但是考虑到现实问题,只能放弃这个机会。

  谈到博后面试,不得不提的是墨尔本皇家理工的一次面试,对我帮助非常大。之前在昆大认识的邱老师现在在那儿工作,面试完了向他询问我的表现情况。他点醒了我一些:你在面试中,并没有表现出对自己做出的研究成果的激情和热情,你做了那么多实验,发了那么多论文,你按道理也应该是有很多好故事可以说的!你最引以为豪的成果是什么,你觉得有什么价值? 这些话犹如醍醐灌顶,我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博士三年多来做过的工作,其实并不如自己之前想象得如此不堪。正是因为之前自己根深蒂固的认为自己对材料科研这块不感兴趣,所以导致我自发的贬低自己的工作,重来没有深入的考虑过他们的意义。

  仔细考虑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三年多的博士研究中确实也有很多心得和体会,这对我之后的全院报告和面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感谢他。

  3. 国内高校

  国内高校现在门槛都非常之高,北京高校基本只招收青年千人这种级别的海外人才,待遇非常好,但是竞争激烈,博士毕业后得有几年海外工作经验并且有非常好的成果才能有机会申请。

  回国内高校工作的优点在于,时间灵活,工资水平中等偏上且有安家费,小孩上学便利等等。

  目标基本定在了二线城市的985高校,联系一轮后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有教授对我有引进意向。最优先考虑的是中南大学,待遇最高,长沙房价最低,离家最近。

  在不考虑有老板做靠山的情况下,目前看来国内顶尖大学的海外人才引进门槛已经提高到青年千人的级别,次一级的大学可能需要你有2年以上的博后经历和不错的研究成果,另外机械院冶金院等做材料不精的学院还有一些机会。湖大,重大的话目前对于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生还是有不少需求,两年后怎样就不好说了。

  另外我相信中国高校肯定是会越来越好!

  最终没有选择去高校,可能因为在里待了20年,然后在中小城市也生活了20年,26岁的时候还是想去闯一闯,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充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