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局关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研讨稿【优秀范文】

时间:2023-12-03 13:1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批局关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研讨稿【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审批局关于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研讨稿【优秀范文】

优化营商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的动力。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尽心尽力改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大感受。

总书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要求我们要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打造新型政商关系。只有真正把*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好,才能让人们愿意到*投资,放心在*发展。

近日,在*又一个典型案例被广泛传播(简称10分钟案例):

*省*市的李先生,来到*,打算经营一家餐饮店,因事先不了解相关部门政策,直到装修快结束时才了解到,当地不允许新开商户使用瓶装燃气,由于店面所在的商业广场电容量不够,也无法使用电力,店里面临不能开火的难题。

眼看着开业在即,他所在的商业街在他之前还有38家商户排队等待天然气管道接通,想要按照原计划在10天左右开业几乎不可能。本以为开业时间将延迟,没想到,求助社区和街道后,仅用10分钟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便给出了解决办法。为了维护商户的利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当地政府允许李先生使用煤气罐先进行经营。后续等天然气管道开通之后,再由政府补贴百分之七十的相关费用安装使用天然气。

*政府这种“教科书般”的处理,让人感触颇深。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特别是做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感知最为敏感和直接!如果,这位李先生来我们*开个饭店,碰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能答出一份及格的试卷么?值得深思!

一、我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懂。营商环境是什么?他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是否便捷、市场环境是否公平、法治环境是否宽松、人文环境是否优良、信用环境是否诚信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他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我们的很多部门一提到营商环境,感觉和自己没关系,对营商环境没有清晰的认识,也不知道本部门所承担的营商环境任务是什么?对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高有直接的影响。

二是不会。例如:从制定方案开始,在征求各部门意见的过程中,回复往往是无意见,下发后也是文件套文件,细化和落地的措施很少,有的部门甚至于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切入点找不到,理论和实践出现脱离,更多的优化营商环境任务只停留在了文件,很有的部门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清楚本部门在营商环境中承担的角色是什么?更谈不上创新和特色。还有去年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主体培增的工作任务报告上,有进展的不足50%,有明显成效的不足10%。

三是不想。例如:市长热线处办工作,一月份工单,单是省抽查不满意工单就有85个,满意率仅为97%,排名第六,明确要求回访的不回访;
还有规避问题,答非所问的;
还有模糊回复,正在处办中的;
还有推诿扯皮的,回复均不属于本部门管理等等,个别部门的这种做法,造成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造成群众对营商环境的不满意。还有容错机制的使用上,没有形成让干部安心创业干事的氛围,遇到困难容易造成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问题。

四是不能。一是工作权限不够,受到上级部门的影响大,特别是涉及文物、消防、土地等审批权限均不在县级,造成部门想快快不了。二是大量的改革事项需要财力支撑,比如乡办的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一窗通办、信息化平台提升建设等,均需要大量资金。三是窗口工作人员任务量大,常常一人身兼多职,部分办件量大的“热门”窗口需排队等候,帮办代办以及服务上门等特色服务没有力量开展,长期会造成对群众政务服务不优的负面印象。

五是不畅。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以及“最多跑一次”改革,都是在提高审批提速上做工作。实际操作上,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更多聚焦在,例如拆迁、能源指标、用水指标等要素保障上,只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解决方案教条,沟通渠道不畅,导致项目落地慢。

六是不实。虽然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建设。但存在知晓率不高、范围不广,力度不大,投资者做为市场主体,要的就是真金白银,政策不能仅仅限于口号。还有产业的培育壮大和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简单的一层压一层,市里给乡办、乡办给社区、社区给职工,从第一个十字路口就走偏了。市场主体培育不应是以营业执照数量为任务来完成,应该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方面面,形成投资洼地,来吸引广大有意向的群众,投身到市场中。

二、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学习。各级各部门都要提高学习意识,从而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更要走出去请进来,看看营商环境工作开展好的地区是怎么做的,要把先进经验拿回来,并且用起来。

二是找专家。术业有专攻,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建议成立*市营商环境专家团队或聘请第三方,做为课题攻关,全方位研究我市营商环境工作,对标一流、理清思路,给出详细具体的实施路径,提供可行性方案。

三是提执行。要提高各级各部门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助推效能,要培养一批能全环节为市场主体服务的队伍或网格员,要让各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能落到实处。

四是加投入。营商环境是一项重大工程,看似虚实则实,要用重大工程的方式来做,用修一条路、盖一座桥的方法来干,要保障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

五是优环节。各级各部门要大胆革新,推动并联审批、减费降税、柔性执法、“最多跑一次”、“全城通办”等各项改革落地,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指挥系统,优化各类环节,让企业和群众充分感受到政府服务的善意,要让市场主体少跑动多享益。

六是强政策。对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全方位政策和优惠支持,要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让市场主体愿意来侯、愿意扎根、愿意投资,要强化支柱产业的培育,带动周边市场主体的发展,还要加强教育、医疗,全方位吸引大家来侯创业就业。

三、审批局下一步重点工作

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将围绕1-3-6-11,开展2023年工作。

(一)一个中心

全面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着力推动“五有套餐”全面落地。

根据《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围绕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要素保障环境等五大环境27项具体任务,督促协调各责任部门全面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和全方位创新提升。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推动市场主体倍增一揽子政策全面落地落实,稳步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全年市场主体力争稳定增长15%以上。

(二)三项指标

1、企业开办指标

推进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设立网上服务平台和专窗,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
调整整合业务流程和办事指南,明确环节、时限、材料等要素,提升企业开办规范化;
制定申请文书、材料、办理流程、信息流转标准,提升企业开办标准化。

2、政务服务指标

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坚持“四减”原则,审批办理时间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力争65%的常规事项达到全国最短时限。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打造“5分钟政务服务圈”,打造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

3、许可指标

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投资审批和监督管理,更新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及优化审批流程,制定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代办服务、承诺制、区域评估、容缺受理、联合验收等制度,切实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三)六类改革

1、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逐项落实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建立统一编制、联合审核、动态管理、全面实施的清单管理机制,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2、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以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经营周期为切入点,使改革红利惠及更多行业的市场主体,切实降低企业准营成本,提升集成化服务效能。

3、实施“一业一证”改革。落实«山西省“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在餐饮、便利店、药店等高频领域实行“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网联动、一证准营”,实施试点行业的综合许可工作规范,实行行业综合许可证。

4、实施项目审批“一事一方案”改革。对于一个项目涉及多个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打包,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建立项目前期服务机制,量身订制“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审批服务。

5、探索智慧审批应用。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多渠道拓展“一网通办”应用,开展“标准化3.0”梳理工作,落实一批智慧审批服务,推动涉企简易审批事项“秒报秒批”,优化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体验。

6、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搭建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架构,理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体系,逐步完成现有政务应用向政务云平台的迁移,一批数字政府重点应用初步突破,构建完成数字政府基本框架,进一步推动数字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应用系统建设。

(四)十一个举措

1、打造企业开办专区。持续推进《*市企业开办专区工作方案》。打造“一专区、两分区”运行模式,实现“1234”工作任务。

2、发挥“全城通办”改革优势。将民政救助、社保医保、登记备案等更多的审批便民服务事项“应沉尽沉”“应赋尽赋”。

3、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打造“5分钟政务服务圈”,基层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乡(街道)达到50%、村(社区)达到30%。

4、建立市场主体服务专区,创设7×24小时便民服务点。在市乡两级、银行网点、商场等服务场所设立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推广自助政务服务。

5、落实政务服务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代办”制度。助力企业群众网上办事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愿办”“爱办”转变。

6、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政务服务兜底服务,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

7、清理取消一批变相审批。按照权责清单进行清单式管理,清理规范目录管理、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定等行政管理措施。

8、开展极简审批行动。落实一批投资项目免予技术评审,对不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及实施承诺制办理的政府服务、区域综合评估项目,原则上不再组织技术评审,实行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

9、推动惠企政策“一窗兑现”。建立健全惠企政策服务机制,强化涉企政策宣传解读,惠企政策兑现业务进驻政务大厅,发布政策兑现指南。

10、持续做好12345热线处办工作。提高接处办能力,按时办结率要达到100%,切实解决不满意工单和提高回访率,增强群众满意度。

11、加快构建新型综合监管机制。落实省市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响应和协同监管机制,实现“一处发起、全网协同”,做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