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14篇

时间:2022-04-30 13:40:02 来源:网友投稿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14篇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1

元宵节赏花灯传说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赏花灯传说二: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2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3

元宵节的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的传说二: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4

1、红烧肉

红烧肉相信是很多人餐桌上面必备的吧,每到一个时间都是会做上一道红烧肉来吃的,其实红烧肉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呢,特别是下饭吃是最好吃的呢,那种卤香味光是闻着就要流口水了。

2、拔丝汤圆

拔丝汤圆的前提是先将元宵炸熟,其实道理跟拔丝地瓜一样的。锅内加入白糖及适量的水,用小火慢慢将水加热白糖溶化,一直加热至白糖冒泡变成金黄色,此时将炸好的汤圆放入锅内,迅速与糖搅拌均匀,迅速出锅盛盘,就做成甜香可口的拔丝汤圆。

3、生菜

生菜,也许很多人都说,平时也经常吃,这个元宵节有什么关系。其实,元宵吃生菜是广东人喜欢的,生菜拌以糕饼煮是一种不错的食物,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节庆也图一个好兆头。从生菜的名字来说,可以谐音为生财,因此生菜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吉祥之物。

4、糟羹

糟羹是浙江台州的一种传统小吃菜,主要是用米粉,薯粉或者藕粉调制而成。糟羹有咸和甜两种口味,在当地“正月十四吃咸糟羹,正月十五吃甜糟羹”的习俗。

咸糟羹,一般用蔬菜,肉末或者鱼肉制作而成,先把肉菜炒熟,加水烧开然后加入米粉或者薯粉慢慢搅拌成浓稠状。

5、土豆炖牛肉

土豆炖牛肉,吃过的都知道是好吃的,因为土豆和牛肉是非常好的搭配来着,重点是真的好吃,而且对于家常菜来吃是最好的选择了,那种香香软烂的感觉是非常好吃的。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5

1、民俗认为此日是天宫大帝的诞辰日,应以喜庆为主。元宵节当日,夫妻之间绝不能闹矛盾,也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以免给家庭带来霉气。

2、元宵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再繁忙的人这一天也一定要休息,避免劳作工具损坏,带来霉运和财运损失和不利的事情发生。

3、元宵节当日避免看医生,避免到荒郊野外、坟地、古陵等阴气和晦气较重的场所。身体弱、运气差的人士更应加以防范,以免沾染晦气上身。

4、元宵节当日若丢失财物,那么则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钱袋,一整年很难抓住机遇。因而,应特别注意防范财物遗失。

5、元宵节当日,最好不要借钱给人,否则,今年他人容易将你的运气借走。

6、元宵节当日,米缸、面缸不要见底,因为古有断炊堪舆之说。

7、元宵节当日,应注意衣服不要弄破。否则,容易一年破败倒霉。

8、元宵节当日,切忌不要杀生、见血。否则,今年易引发破财及病灾、伤灾。

9、元宵节当日,应避免说脏话、爆粗口。否则,今年易祸从口出、不经意说错话而带来祸事侵身。

10、元宵节当日,应避免洗头、剪发。因为“发”如同发财的发,而在此日洗发、剪发,易将财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积蓄。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6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元夕。

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代把这一天叫“上元节”,“宵”是夜晚的意思,于是就有了“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惯。民间俗语说:“三十儿的火,十五的灯”“正月十五闹元宵”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

元宵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这个节日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元宵节赏灯开始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从此元宵节就有了赏灯活动。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据记载有的灯轮高20丈,上面挂着5万盏灯。唐代赏灯活动要进行3天。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

自古至今,每到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就纷纷走上街头赏灯、猜灯谜、放焰火、放鞭炮,尽情欢乐。街上的彩灯多极了,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飞禽走兽灯、历史人物灯、神话故事灯……彩灯群集,争奇斗艳,非常好看,近年来东北等寒冷地区出现了一种冰灯,每逢元宵节都要举行冰制作比赛。

元宵节,中国很多地方有耍龙灯的习俗。龙灯又叫龙舞,是中辚传统的民间舞蹈。玩耍时,许多人手举一条纸龙或布龙,在锣鼓乐曲中集体起舞。在这欢乐的夜晚,民间还常常有耍狮子、踩高跷、跑早船、扭秧歌等娱乐活动。

元宵节,家家户户要吃“元宵”。元宵是一种外面是米粉,里面夹有糖馅儿或肉馅儿的圆形食物,可以用水煮,也可以用油炸。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台湾民歌《卖汤圆》唱道:“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汤圆是在元宵吃,所以以后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了。现在,“元宵”这个词有两个意思,它既是一个节目名称,又是一种食物的名称。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7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祁福许愿

孔明灯又被称为“天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也叫它为“许愿灯”,人们会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这个天灯上面,希望愿望能够实现,其实相传孔明灯是诸葛孔明所发明的,因此,人们都俗称它为“孔明灯”。

孔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年正月十六那天晚上放飞,将一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现代人孔明灯孔,又称许愿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也叫许愿灯或天灯!

民间已有许多地方的风俗在结婚生子的时候都要放灯以求平安!天灯可适用于组织春游聚会、婚庆、生辰、节日、年轻人约会示爱及广告宣传等方面。可在空白出写上你想说的,用水笔在灯面上写下自己的祝福,沐浴爱河的你可以写上自己想说的爱情见证。

每逢节日、喜庆、生辰,与各自的亲密朋友一齐到海边放飞灯、祝愿,明亮的飞灯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心愿飘向遥远的星空,点点落落,与繁星无分彼此!

蒙蒙细雨的时候也能放飞,雨量适当的话,飞灯会一点一点飘起来,另有一番情调。数百个飞灯一齐放飞的壮观场面,让人一辈子难忘。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非常现实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而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大的节日,人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人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愿写成小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

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直到现在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的口音“天灯”与“添丁”发音相似,所以男孩子往往拿着带有心愿的孔明灯绕村而行,敲锣打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可以获得“人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客家的习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放飞孔明灯的习俗,人们将美好的祝愿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客家人那里每一盏孔明灯代表着一个去年出生的孩子。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8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元夕。

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代把这一天叫“上元节”,“宵”是夜晚的意思,于是就有了“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惯。民间俗语说:“三十儿的火,十五的灯”“正月十五闹元宵”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

元宵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这个节日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元宵节赏灯开始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从此元宵节就有了赏灯活动。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据记载有的灯轮高20丈,上面挂着5万盏灯。唐代赏灯活动要进行3天。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

自古至今,每到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就纷纷走上街头赏灯、猜灯谜、放焰火、放鞭炮,尽情欢乐。街上的彩灯多极了,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飞禽走兽灯、历史人物灯、神话故事灯……彩灯群集,争奇斗艳,非常好看,近年来东北等寒冷地区出现了一种冰灯,每逢元宵节都要举行冰制作比赛。

元宵节,中国很多地方有耍龙灯的习俗。龙灯又叫龙舞,是中辚传统的民间舞蹈。玩耍时,许多人手举一条纸龙或布龙,在锣鼓乐曲中集体起舞。在这欢乐的夜晚,民间还常常有耍狮子、踩高跷、跑早船、扭秧歌等娱乐活动。

元宵节,家家户户要吃“元宵”。元宵是一种外面是米粉,里面夹有糖馅儿或肉馅儿的圆形食物,可以用水煮,也可以用油炸。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台湾民歌《卖汤圆》唱道:“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汤圆是在元宵吃,所以以后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了。现在,“元宵”这个词有两个意思,它既是一个节目名称,又是一种食物的名称。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9

元宵节不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元宵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10

1、红烧肉

红烧肉相信是很多人餐桌上面必备的吧,每到一个时间都是会做上一道红烧肉来吃的,其实红烧肉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呢,特别是下饭吃是最好吃的呢,那种卤香味光是闻着就要流口水了。

2、拔丝汤圆

拔丝汤圆的前提是先将元宵炸熟,其实道理跟拔丝地瓜一样的。锅内加入白糖及适量的水,用小火慢慢将水加热白糖溶化,一直加热至白糖冒泡变成金黄色,此时将炸好的汤圆放入锅内,迅速与糖搅拌均匀,迅速出锅盛盘,就做成甜香可口的拔丝汤圆。

3、生菜

生菜,也许很多人都说,平时也经常吃,这个元宵节有什么关系。其实,元宵吃生菜是广东人喜欢的,生菜拌以糕饼煮是一种不错的食物,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节庆也图一个好兆头。从生菜的名字来说,可以谐音为生财,因此生菜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吉祥之物。

4、糟羹

糟羹是浙江台州的一种传统小吃菜,主要是用米粉,薯粉或者藕粉调制而成。糟羹有咸和甜两种口味,在当地“正月十四吃咸糟羹,正月十五吃甜糟羹”的习俗。

咸糟羹,一般用蔬菜,肉末或者鱼肉制作而成,先把肉菜炒熟,加水烧开然后加入米粉或者薯粉慢慢搅拌成浓稠状。

5、土豆炖牛肉

土豆炖牛肉,吃过的都知道是好吃的,因为土豆和牛肉是非常好的搭配来着,重点是真的好吃,而且对于家常菜来吃是最好的选择了,那种香香软烂的感觉是非常好吃的。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11

元宵节的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的传说二: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12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其一: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其二: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据了解,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13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是有着很好的作用的,因为不仅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天文学上把月亮最圆时刻称做“望”,由于人为规定了没有月亮的日子“朔”是农历初一,再加上月亮绕地运行速度有快有慢,因此“望”发生的日子可能在农历十四、十五、十六或者十七这几天,其中以十五、十六发生为多。今年农历正月月亮最圆时刻是在2月27日16时17分,而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的2月26日,也就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什么地方月亮最圆

元宵节(2月26日)当天,我国北方大部降水稀少,适宜赏灯,吉林、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东、甘肃、青海等地大部地区天气晴朗、云量稀薄,可能看到“明月伴花灯”的景象;黑龙江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新疆北部、西藏南部以及陕西南部等地将有雪花飘落,可能欣赏到“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场景;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以及贵州西部等地将有降雨,可能出现“雨打灯”的景象。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200字篇14

1、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2、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4、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