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农”工作要点(市级)【完整版】

时间:2022-04-26 13: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三农”工作要点(市级)【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三农”工作要点(市级)【完整版】

2020年“三农”工作要点(市级)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和省上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重大部署,在守住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的前提下,贫困县全部摘帽,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覆盖所有乡镇,xx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我市“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主要有: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防返贫和巩固成果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农业机械化、科技难以有效推广,农业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全市47%的村没有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弱,农村发展活力不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农村常住居民不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左右的土地撂荒,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村集体组织管理能力较弱,农村民主管理与社会治理乏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全市“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精神,按照***和省上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及市委四届八次***部署,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工作,突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以改革为切入点和有效抓手,加快建设xx现代农业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两区一基地”,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稳定在xx%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xx万亩、总产xx万吨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对标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目标,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排查政策落实,实现脱贫任务清零,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xx万户xx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面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基础上,对特殊贫困群体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医保、养老保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具备条件建制村实现通客车、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贫困村实现网络全覆盖、全部通动力电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目标。

(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深入排查农村居民“两不愁三保障”漏洞缺项,逐项整改清零、逐户对账销号。排查返贫致贫风险,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及应对机制,健全并严格落实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及时给予帮扶。持续推进产业扶贫,规范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全面开展消费扶贫,组织好产销对接。扎实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抓好转移就业、创业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稳岗和管理工作,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扎实做好xx万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扶持工作。推进生态扶贫,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规模,强化其他行业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探索建立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管理运营管护机制。持续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严格落实贫困县“四个不摘”要求,对已脱贫人口做到结对不脱钩、监测不放空、政策不断档。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持续开展党委(支部)书记遍访行动,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联镇制度。配合做好***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保持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伍稳定。深化扬榆扶贫协作,推进“万企帮万村”活动,支持社会力量扶贫。保持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加大对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支持指导力度。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扶贫小额信贷等支持政策。

(四)加强督促指导和经验总结。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继续保持攻坚态势,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重点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扶贫资金使用监管、驻村联户帮扶等开展常态化督导。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防止松劲懈怠。全面排查各级各类反馈问题,确保整改任务清零,实现“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建立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系统资料和档案,开展贫困县脱贫攻坚普查,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提炼“xx经验”。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组织好全国“扶贫日”系列活动,讲好xx脱贫攻坚故事。

(五)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实施方案。

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六)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前谋划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准备工作。健全土地承包“三权分置”,推动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和土地流转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审查备案制度,推广xx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经验。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做好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摸底调查并盘活利用,启动xx个县、xx个建制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建设。

(七)全面推进“三变”改革。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xx月底完成剩余xx%的建制村改革。对已完成的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工作进行“回头看”,扎实开展“三变”改革绩效评估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和模式,带动全市“三变”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质性启用。深入推进“三变”改革“百村示范、千村推进”行动,选择一批组织健全、产权改革扎实、有产业发展基础的建制村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探索以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开展规模化经营试点,解决承包地零散、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问题。探索工商资本与集体经济合作共赢模式,建立优秀人才加入机制,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自主经营、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观光农业、民俗体验、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出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涉农项目,实施xx、xx等xx县区xx个村的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新增集体经济“破零”村xx个,确保年底xx%的村集体有收益,2022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全覆盖。

(八)塑造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关于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要求,发挥市级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xx个,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xx个,纳入名录管理家庭农场xx个。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落实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纳就业、村企对接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培育托管服务组织xx个,新增托管面积xx万亩。统筹用好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资源,培养高素质农民xx名。

(九)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做好农垦改革收官工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执法、农村水价、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改革。强化乡镇农经站职能和人员配备,落实经费,改善条件,确保工作有人干、责任有人负。抓好农口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改革方案,按照主导产业设置机构,整合机构人员,将农口技术人员派驻基层一线抓点服务。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创建市级示范乡镇xx个、示范路xx公里。建立乡村道路建设评估验收机制,开展建制村通畅效果“回头望”,积极实施能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农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xx公里。实施***预算内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变电容量xx千伏安,新建xx千伏线路xx千米。继续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基本实现建制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普遍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提升网络覆盖质量。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应由政府承担的管护费用纳入政府预算。

(十一)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加快建设东线xx黄河引水工程,西线xx引黄工程全面供水,xx县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有条件的地区将城镇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供水人口1万人或日供水1千吨以上的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税收、电价等优惠政策。

(十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将2019年启动实施的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实施剩余xx个村环境治理,实现所有建制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具备条件的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扎实开展“净美xx”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干净整洁建制村达到xx%。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xx二类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xx%以上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余xx个三类县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技术和模式,量力而行推进。全面完成农村学校卫生厕所改造。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确保得到有效治理的建制村达到xx%以上。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建制村有效治理、有效管控分别达到xx%和xx%。支持整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成xx县***预算内投资整县整治项目。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形成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有监管“五有”农村环境整治体系。

(十三)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细化量化生态文明建设“八大行动”“九项治理”“六项制度”,市县一体实施重点项目。抓好春季植树造林,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xx万亩、改良退化草场xx万亩、森林抚育xx万亩、全民义务植树xx万株、绿化村庄xx个。

(十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总体思路,加快xx个示范村(标杆村)项目建设,启动评估验收工作。积极开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争取省级资金支持。总结示范点经验,宣传推介可复制、可推广的xx乡村振兴模式。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十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基本消除xx人以上“大班额”。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xx所。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启动xx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深化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好“特岗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有序扩大招生规模。

(十六)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完成乡镇卫生院预检分诊、隔离留观室改造,加快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创建,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扎实开展健康村庄、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推动健康xx行动。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x个紧密型医共体示范点。发展农村远程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优质服务乡镇卫生院xx所。探索对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考核录用为乡镇卫生院正式聘用职工。采取政府购买方式,为乡村医生购买养老和工伤保险。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公益一类预算、公益二类管理。落实财政对家庭医生的补助政策,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推行医养结合、医防融合。

(十七)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达标率10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文艺院团送文化下乡。加大对基层文艺院团投入,传承发展优秀地方文化。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选派优秀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进国家级xx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深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进村(社区)入户全覆盖,以村为单位完成“大喇叭”普及工程。实施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体育健康行”进农村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农民丰收节。

(十八)增强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市域内“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2022年底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化、精准化管理,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公共养老服务水平,完善运营补贴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机制,建设农村示范互助幸福院xx所。

五、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十九)稳定粮食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扩大马铃薯、稳定小杂粮种植面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xx万亩,其中高效节水农田xx万亩。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加大优良品种育繁引力度,研发推广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地膜减量增效等技术,开展测土配方、草薯轮作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二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保障猪肉供给。制定xx市生猪生产恢复三年行动方案,促进生猪养殖用地、环保、财政、金融等政策落地见效。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组织申报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预算内补助项目,实施xx、xx、xx个国家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确保年底生猪存栏xx万头、出栏xx万头,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加强县乡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补齐机构队伍和设施设备短板。强化生猪屠宰监管,推进“调猪”向“调肉”转变。

(二十一)培育壮大“4+X”产业。制定建设全省现代农业先行区发展规划,做大做强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四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肉牛奶牛、红枣、核桃等特色产业。以x个优质山地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为重点,开展“万亩亿元”、果机结合、果畜结合、智慧果园建设等生产示范,加强冷(气)库建设,发展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果品基地xx万亩,创建高标准生产示范园xx万亩,新增冷(气)库贮能xx万吨。以“一线两岸”为重点布局蔬菜产业,长城沿线主要建设外向型特色瓜菜生产基地,xx沿岸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动大漠蔬菜产业示范区建设,蔬菜面积稳定在xx万亩。以“双千万”工程为抓手,实施xx山羊提质增效行动,推动以湖羊为主的肉绵羊产业发展,羊子饲养量达xx万只以上。北部县区重点推动马铃薯产业示范区建设,面积达到xx万亩;南部县重点推动小杂粮产业示范区建设,面积稳定在xx万亩。推动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建设,面积稳定在xx万亩。推进草畜配套,积极发展肉牛奶牛产业、支持xx、xx、xx等县市区肉牛奶牛养殖,促进乳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保护性发展红枣产业,面积稳定在xx万亩。加快发展海红果、核桃、酸枣等特色林果业。

(二十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引导加工企业向特色农业主产区和产业园区聚集,加工业产值比达到0.65∶1。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创建,支持xx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xx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每县市区布局冷链物流中心1个。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物流中心各xx个,建设xx农产品交易中心,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农产品品牌形象店。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县市区“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国字号”“省字头”品牌全覆盖,以沿黄公路为主线,抓好重点村镇建设,打造沿黄旅游经济走廊。

(二十三)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和信用监管提升工程,推进追溯二维码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一体化应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不低于98%。创建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示范市,打造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xx个。加强“两品一标”、良好农业规范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构建“1+N+N”农产品品牌体系,推广“xx尚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一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二十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移民搬迁社区建立社区工厂,培育产业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劳务输出空间,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创建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基地xx个,创建乡镇标准化创业中心xx个。加强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点扩大到xx个。落实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六、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二十五)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持续深化“星级创建追赶超越”活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确保90%以上村党组织达到标准化水平。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实施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提升计划,实现所有建制村都有1—2名稳定后备力量。健全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

(二十六)着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贯彻落实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抓好xx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区和xx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选择1—2个村进行试点。学习借鉴xx“互联网+村级财务公开”做法,提高监督透明度,提升村务公开质量。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化涉农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着力打造“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推行市县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接访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以新政风、新民风、新家风建设为统领,加强文明村镇和“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力争90%以上建制村达到“十个一”建设目标,50%以上的村镇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抓好xx、xx市区试点。

七、强化“三农”工作保障措施

(二十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中国******农村工作条例》和省上实施办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市县党委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强化督查考核,定期调度推进,提高“三农”工作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优先考虑“三农”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落实激励机制,稳步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健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决策机制,成立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吸纳研究型、实战型、技术型专家,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指导服务。

(二十八)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进一步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用好中省财政资金,完善市县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产生的收益,更多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三农”领域。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实体服务“三农”,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新增一般债券优先用于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

(二十九)全力做好用地保障。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农村发展倾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重点产业项目、乡镇企业和村民宅基地报批开通“绿色通道”。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和项目建设用地。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村建设用地,优先发展乡村产业项目。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简化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审核程序,推进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落实生猪养殖用地及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储、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政策,严禁以农用设施用地为名从事非农建设。设施农用地可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

(三十)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加大基层刚性、柔性引才工作力度,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鼓励科技人才下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专业人员定期服务乡村及企业家、离退休干部回乡任职挂职,带动更多人才、资金、技术进入农村。鼓励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开展商业化联合育种,选育适宜本地新品种。推进农业产业联盟、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等研发平台建设,支持神木市申报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开展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加快农机产品研发与应用。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或领办创办农业企业等制度规定,建立完善科研人员有偿服务、参股分红和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教学名师到乡村支教讲学。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时,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

(三十一)谋划好“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计划行动落实,加快推进涉农各类项目建设,确保“十三五”农业农村相关规划及任务收官。充分运用“十大战略问题研究”《xx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研究》成果,组织开展“十四五”农业农村重大问题研究,高质量编制农业农村及相关行业专项规划,建好市县项目库,论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